会员登录|用户注册
繁体版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业务研讨 >>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业务研讨 > 正文

[经验] 成本六问——搞清成本再说控制

更新时间:2014-05-07 11:16:00点击次数:7210次
     问题A:花钱的都是成本吗?成本都花钱吗?

    问题B:成本都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吗?都被核算准确了吗?


    成本控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,但是又是一个不得不好好说的话题。近几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关注成本问题(从目前成本控制咨询和培训项目需求越来越多就能说明问题),因为总体经济环境不太好,很多行业产能过剩,市场竞争激烈,价格回落,但成本又不断上涨,诸如人工成本、原材料成本、资金成本、环保成本、税收成本等。两头挤压下,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,有的企业挣扎在亏损的边缘,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近三年的平均销售净利率也从5.60%下降到4.71和4.01%。在这种大环境下,企业核心两种办法,一是通过转型升级适应环境的变化,二是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。
 

    在实施成本控制前,首先要搞清成本,否则要么思路打不开,要么走向错误的方向。在这里我想采取问答的方式来说明(注:以下都是从经营管理的视角谈成本,非纯会计的专业视角。)


    
问1:成本都花钱吗?花钱的都是成本吗?

    答:不一定。当期的成本不一定都花钱,比方说折旧费、无形资产摊销等。当然折旧费、摊销费虽然当期没花钱,但以前买资产时花了钱,“出来混,早晚还是要还的”。

    反过来,当期花的钱并不一定都直接表现为成本,比如建生产线、盖厂房、买设备、买材料、对外投资等。但是以上与经营有关的前四项,都会在以后被使用时转换为成本。


  
  问2:成本都应被削减掉吗?

    答:不一定。有些成本开支后能带来更多的产出,这时候的成本本质是一种“投资”,是一种“增值性成本”。对增值性成本,反而要增加,因为能提高投入产出率,提高回报率,砍成本也是砍掉哪些非增值性成本,而不能一刀切。另外有些成本是相互关联的,也不能片面的被削减,不能“摁下葫芦起来瓢”,如片面削减采购成本,可能造成质量问题,增加质量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;又如一些技改行为,虽然花了一些钱,但会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作业环节的成本。

    问3:成本都体现在公司的利润表上吗?

    答:不一定。很多低效率的成本在利润表上是直接看不到的。比如过多的存货,过多的应收账款,设备的闲置,厂房的闲置等。这些成本需要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知道,同时要深入经营环节去发现问题。

    问4:成本都能直观的看得到吗?

    :不一定。如一些复杂的业务和管理流程、无效的会议、生产中的等待、准备时间过长、重复的操作、项目工期过长、生产周期过长、人浮于事等都是一些“隐性成本”,表面上不易看出,但其实都是成本

    问5:你企业的产品的成本都被准确的核算吗?

    答:不一定。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成本核算还是比较粗放的。很多简接性的成本,如生产过程中的制造费用和非生产中的期间费用,要么财务部门按照一定得标准分摊到产品上(如制造费用),分配标准选择不准确就会造成分配结果变化;要么没有分摊直接计入利润表(如期间费用)。以上这种情况都会使财务核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不全面、不准确。而不准确的成本信息会带来决策失误。因此如何实施精细化的成本核算(如采取作业成本核算法)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
    问6:部门经理对其部门的成本都能控制吗?

    答:不一定。如生产厂长对材料的价格成本就没法控制,只能控制材料的消耗量。对生产折旧费和厂房租金也没法控制,因为不是其能决策的。所以考核部门成本时,应主要考核其“可控成本”。

  
作者:大财务咨询杨立国 (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) (编辑:huarui)

地址:江苏省、苏州市、吴江区同里迎燕路70号(原同里宾馆)

联系电话:0512-63414422

传真号码:0512-630272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