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出茅庐
顾准,字哲云,笔名怀璧,1915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陆家浜顾家湾。1927年夏季初中毕业,经王志莘介绍,进入潘序伦主持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,在工作期间为潘序伦所赏识,协助其完成《高级商业簿记习题详解》和《政府会计》的编写。1934年经潘序伦推荐,到圣约翰大学、之江大学任银行会计教师,期间独立编写《银行会计》。
在30年代会计学“改革和改良”之争中,为呼应潘序伦,撰写了《评徐永祚氏改良中式簿记》,文章直指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的缺点,力倡借贷理论的普及,自此,在统一会计制度中,借贷复式记账法得到会计学界的一致认可,顾准也被誉为“奇特的天才少年”和“中国的哈耶克”。
双料右派
1956年,顾准进入经济研究所。在此期间,顾准着力研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,提出了对计划经济的质疑,尽管在当时被认为是大不敬,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,通过深入研究,完善体系,大作《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》问世。但是1957年以《这是为什么》为序幕,反右运动轰轰烈烈在全国展开,顾准这篇不合时宜的文章,被认为是在社会上“放毒”,顾准第一次被划为“右派”,下放河南商城。
1964年,顾准在批判“张(闻天)孙(冶方)反党集团”问题上,并未随大流的划清界限或是落井下石,而是站起来,铿锵有力的宣布:“我自己顽固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和政治、经济思想”,随后顾准便被当作“孙冶方的幕后狗头军师”、“张(闻天)孙(冶方)反党集团”的“黑干将”遭到批斗。虽然受到隔离审查,并未查到顾准与孙冶方、张闻天的实质联系,但是由于其态度坚决,在摘帽不到两年后,再次被划为“右派”,并且是“极右派”。
顾准之殇
1974年12月,顾准含恨而终。临终前,为了见子女一面,在那份那坚持了几十年的认错书上,含泪忍痛用颤抖的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然而,直到临终的那一刻,他的5个子女,都没有一个来看他。
徐悲鸿说过,人不可有傲气,但不可无傲骨。顾准显然是既有傲骨又有傲气,这也导致他被那个时代所不容,只是顾准未辜负那个时代,黑暗如磐,一灯如豆。
地址:江苏省、苏州市、吴江区同里迎燕路70号(原同里宾馆)
联系电话:0512-63414422
传真号码:0512-630272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