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财新报道,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谈到企业IPO和注册制时表示,注册制既不要理想化也不要神秘化,务必理解制度,咬住牙关,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,用2~3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。
刘士余:用2-3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
2月10日,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谈到企业IPO和注册制时表示,注册制既不要理想化也不要神秘化,务必理解制度,咬住牙关,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,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。
“企业IPO的数量不断增加,这是好事儿,如果资本市场要‘找米下锅’,反而要出大事儿。”刘士余称,稳定的预期是市场证明有效的做法,必须牢牢去做,别折腾,企业IPO的核心是做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股票的质量审查。
刘士余认为,行业管理、市场监管的政策预期要稳,已经被行业发展,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、方法、导向要扎实执行,务求实效。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融资,注册制是监管的方向性要求,不是监管目标。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IPO发行已经明显加速,2016年下半年每月核发批文的数量几乎都是上半年的2倍以上。
刘士余认为稳定的资本市场也是改革发展一切措施操作的基础。“巨大的波动受伤的是中小投资者,而没有波动的资本市场是一潭死水,惊涛骇浪的资本市场一定是弱肉强食的操纵。”
刘士余表示,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不能对立,没有IPO数量的提升,资本市场一些丑恶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,数量上来了,壳价格就下来了,就不会炒壳。2017年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力度要提升,要稳中求进。
IPO审查全面提速,83家新三板公司熬出头
2016年11月以来,新三板IPO审查速度在明显提升。去年12月过会企业多达56家,是11月的两倍,今年1月尽管存在春节因素影响,过会企业仍然达到40家。
去年12月与今年1月两个月内共有96家公司成功过会,从预披露算起平均过会时间655天。其中,创业板平均过会时间 552天,主板708天,中小板744天。
创业板近期过会的企业绝大部分是2015年11月13日预披露,过会时间仅430天左右;中小板近期过会企业预披露时间大多是在2015年年初;主板近期过会企业预披露时间多为2015年5月左右。
尽管IPO审查速度全面提升,但审查标准并未放宽。去年12月、今年1月两个月内未通过审查、取消审查、暂缓表决的企业数量16家,这个数字几乎赶上2016年前11月(21家)家。去年全年IPO审查通过率是92.2%,12月是88.9%,今年1月是81.7%。
如果将未通过、取消审核和暂缓表决的企业计算在内,去年12月以来共有112家企业上会,其中创业板占41.1%。按照证监会截至12月1日的排队名单,目前创业板消化了名单上20.1%的排队企业(46/229),主板和中小板这一比例分别是16.7%和13.3%。
这些数据显示,过去两个月创业板IPO审查“去库存”的速度明显要快于主板和中小板。与此同时,创业板的通过率也是最低的,仅78.3%,同期主板和中小板分别是90%、93.8%。
按照过去两个月平均每月审查23家的速度,创业板目前正常审查中的213家企业(含已受理、已反馈和预披露更新)今年之内有望全部走完审查程序。这对正在等待IPO的新三板公司来说无疑是好消息。而目前新三板共有83家公司IPO申请处于正常审查状态。
2017年1月份过会的20家主板企业中,预披露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2015年4月份至5月份。目前申请主板上市的新三板公司中,艾艾精工预披露时间最早,为2015年3月27日,其次便是海容冷链,时间是2015年11月13日。艾艾精工去年年底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。
中小板与主板大致一样,近期过会的企业预披露时间大多在2014年年底和2015年年初。新三板等待中小板上会的挂牌公司中,预披露时间最早的是新天药业,2015年6月26日。
过会时间长短与企业自身情况有很大关系,预披露或者受理时间靠前并不是早过会的保证,并且审查名单上的排名也不能完全作为判断上会时间的依据。
新三板IPO排队企业预披露时间